鋼板切割調質只有25-35度 |
| 發布者:無錫立碩物資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11-2 6:24:57 點擊次數:220 關閉 |
可選中1個或多個下面的關鍵詞,搜索相關資料。也可直接點“搜索資料”搜索整個問題。 墊塊硬度在40度-45度,一般機床上除了刀具量具沒有能傷得到他的,45鋼調質的話就沒那么高硬度了,調質只有25-35度,要求的是韌性和一定的硬度,要想45度就要810度淬火鹽水冷,320度回火2H 專業熱處理。 按常規說法,這個硬度范圍 很廣。根據你的要求,可以進行淬火回火。硬度約36~42HRC就很好,輕微碰下不容易有明顯的坑。280~300HB稍軟點,但也不錯,壞了容易修磨。硬點的43~48HRC就比較硬,再硬厚料就容易開裂或變形。如果有條件可以進行表淬,只是今后修磨余量有限的很。 調質鋼,一般是指含碳量在0.3-0.6%的中碳鋼。一般用這類鋼制作的零件要求具有很好的綜合機械性能,即在保持較高的強度的同時又具有很好的塑性和韌性,人們往往使用調質處理來達到這個目的,所以人們習慣上就把這一類鋼稱作調質鋼。各類機器上的結構零件大量采用調質鋼,是結構鋼中使用廣泛的一類鋼。 調質鋼指淬火成馬氏體后在500~650℃之間溫度范圍內回火的調質處理用鋼。經調質處理后,鋼的強度、塑性及韌性有良好的配合。 調質鋼的成分是含碳0.25%~0.5%碳素鋼或低合金鋼和中合金鋼,調質處理后的金相組織是回火索氏體。各類機器上的結構零件大量采用調質鋼,是結構鋼中使用廣泛的一類鋼。應用廣的調質鋼有鉻系調質鋼(如40Cr、40CrSi)、鉻錳系調質鋼(如40CrMn)、鉻鎳系調質鋼(如40CrNiMo、37CrNi3A)、含硼調質鋼等。 碳含量0.3~0.5%,并含有一種或幾種合金元素,具有較低或中等的合金化程度。鋼中合金元素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鋼的淬透性和保證零件在高溫回火后獲得預期的綜合性能。 熱處理工藝是在臨界點以上一定溫度加熱后淬火成馬氏體,并在500℃~650℃回火。熱處理后的金相組織是回火索氏體。這種組織具有強度、塑性和韌性的良好配合。 除一般的冶金方面的低倍和高倍組織要求外,主要為鋼的力學性能以及與工作可靠性和壽命密切相關的冷脆性轉變溫度、斷裂韌性和疲勞抗力等。在特定條件下,還要求具有耐磨性、耐蝕性和一定的抗熱性。由于調質鋼終采用高溫回火,能使鋼中應力完全消除,鋼的氫脆破壞傾向性小,缺口敏感性較低,脆性破壞抗力較大,但也存在特有的高溫回火脆性。 大多數調質鋼為中碳合金結構,屈服強度在490~1200Mpa。以焊接性能為突出要求的調質鋼,為低碳合金結構鋼,屈服強度一般為490~800Mpa,有很高的塑性和韌性。少數沉淀硬化型調質鋼,屈服強度可到1Mpa以上,屬高強度和超高強度調質鋼。 硬度,物理學專業術語,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壓入其表面的能力稱為硬度。固體對外界物體入侵的局部抵抗能力,是比較各種材料軟硬的指標。由于規定了不同的測試方法,所以有不同的硬度標準。各種硬度標準的力學含義不同,相互不能直接換算,但可通過試驗加以對比。 ①劃痕硬度。主要用于比較不同礦物的軟硬程度,方法是選一根一端硬一端軟的棒,將被測材料沿棒劃過,根據出現劃痕的位置確定被測材料的軟硬。定性地說,硬物體劃出的劃痕長,軟物體劃出的劃痕短。 ②壓入硬度。主要用于金屬材料,方法是用一定的載荷將規定的壓頭壓入被測材料,以材料表面局部塑性變形的大小比較被測材料的軟硬。由于壓頭、載荷以及載荷持續時間的不同,壓入硬度有多種,主要是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維氏硬度和顯微硬度等幾種。 ③回跳硬度。主要用于金屬材料,方法是使一特制的小錘從一定高度自由下落沖擊被測材料的試樣,并以試樣在沖擊過程中儲存(繼而釋放)應變能的多少(通過小錘的回跳高度測定)確定材料的硬度。 實踐證明,金屬材料的各種硬度值之間,硬度值與強度值之間具有近似的相應關系。因為硬度值是由起始塑性變形抗力和繼續塑性變形抗力決定的,材料的強度越高,塑性變形抗力越高,硬度值也就越高。 壓入法(布氏、洛氏、維氏)測量硬度,硬度值表示材料表面抵抗另一物體壓入時所引起的塑性變形的能力。 另外,天然水中的鈣鎂含量也用硬度表示.我國規定的硬度是:1L水中含的鈣鹽,鎂鹽折合成CaO和MgO的總量相當于10mgCaO(將MgO也換算成CaO)時,其硬度是1°. 45號鋼調質件淬火后的硬度應該達到HRC56~59,截面大的可能性低些,但不能低于HRC48。 45號鋼的調質 45號鋼是中碳結構鋼,冷熱加工性能都不錯,機械性能較好,且價格低、來源廣,所以應用廣泛。它的弱點是淬透性低,截面尺寸大和要求比較高的工件不宜采用。 45號鋼淬火溫度在A3+(30~50) ℃,在實際操作中,一般是取上限的。偏高的淬火溫度可以使工件加熱速度加快,表面氧化減少,且能提高工效。為使工件的奧氏體均勻化,就需要足夠的保溫時間。如果實際裝爐量大,就需適當延長保溫時間。不然,可能會出現因加熱不均勻造成硬度不足的現象。但保溫時間過長,也會也出現晶粒粗大,氧化脫碳嚴重的弊病。 調質:調質是淬火加高溫回火的雙重熱處理,其目的是使工件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調質鋼有碳素調質鋼和合金調質鋼二大類,不管是碳鋼還是合金鋼,其含碳量控制比較嚴格。如果含碳量過高,調質后工件的強度雖高,但韌性不夠,如含碳量過低,韌性提高而強度不足。 45號鋼淬火后沒有回火之前,硬度大于HRC55(可達HRC62)為合格。 實際應用的硬度為HRC55(高頻淬火HRC58)。 45號鋼不要采用滲碳淬火的熱處理工藝。45號鋼調質件淬火后的硬度應該達到HRC56~59,截面大的可能性低些,但不能低于HRC48,不然,就說明工件未得到完全淬火,組織中可能出現索氏體甚至鐵素體組織,這種組織通過回火,仍然保留在基體中,達不到調質的目的。 45號鋼淬火后的高溫回火,加熱溫度通常為560~600℃,硬度要求為HRC22~34。因為調質的目的是得到綜合機械性能,所以硬度范圍比較寬。但圖紙有硬度要求的,就要按圖紙要求調整回火溫度,以保證硬度。 如有些軸類零件要求強度高,硬度要求就高;而有些齒輪、帶鍵槽的軸類零件,因調質后還要進行銑、插加工,硬度要求就低些。關于回火保溫時間,視硬度要求和工件大小而定,我們認為,回火后的硬度取決于回火溫度,與回火時間關系不大,但必須回透,一般工件回火保溫時間總在一小時以上。 常用中碳調質結構鋼。該鋼冷塑性一般,退火、正火比調質時要稍好,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較好的切削加工性,經適當的熱處理以后可獲得一定的韌性、塑性和耐磨性,材料來源方便。適合于氫焊和氬弧焊,不太適合于氣焊。焊前需預熱,焊后應進行去應力退火。 正火可改善硬度小于160HBS毛坯的切削性能。該鋼經調質處理后,其綜合力學性能要優化于其他中碳結構鋼,但該鋼淬透性較低,水中臨界淬透直徑為12~17mm,水淬時有開裂傾向。鋼板切割當直徑大于80mm時,經調質或正火后,其力學性能相近,對中、小型模具零件進行調質處理后可獲得較高的強度和韌性,而大型零件,則以正火處理為宜,所以,此鋼通常在調質或正火狀態下使用。 參考對應鋼號:中國GB標準鋼號45;日本JIS標準鋼號S45C/S48C;德國DIN標準材料鋼號1.0503;德國DIN標準鋼號C45;英國BS標準鋼號IC45/080A47;法國AFNOR標準鋼號CC45;法國NF標準鋼號C45;意大利UNI標準鋼號C45;比利時NBN標準鋼號C45-1;瑞典SS標準鋼號1650;西班牙標準鋼號F.114;美國AISI/SAE標準鋼號1045;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標準鋼號C45E4。 45鋼是軸類零件的常用材料,它價格便宜經過調質(或正火)后,可得到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獲得較高的強度和韌性等綜合機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達45~52HRC。 40Cr等合金結構鋼適用于中等精度而轉速較高的軸類零件,這類鋼經調質和淬火后,具有較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軸承鋼GCr15和彈簧鋼65Mn,經調質和表面高頻淬火后,表面硬度可達50~58HRC,并具有較高的耐疲勞性能和較好的耐磨性能,可制造較高精度的軸。 精密機床的主軸(例如磨床砂輪軸、坐標鏜床主軸)可選用38CrMoAIA氮化鋼。這種鋼經調質和表面氮化后,不僅能獲得很高的表面硬度,而且能保持較軟的芯部,因此耐沖擊韌性好。與滲碳淬火鋼比較,它有熱處理變形很小,硬度更高的特性。 45號鋼廣泛用于機械制造,這種鋼的機械性能很好。但是這是一種中碳鋼,淬火性能并不好, 45號鋼可以淬硬至HRC42~46。所以如果需要表面硬度,又希望發揮45#鋼優越的機械性能,常將45#鋼表面淬火(高頻淬火或者直接淬火),這樣就能得到需要的表面硬度。 注:直徑為8―12mm的45號鋼淬火時容易產生裂紋,這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采取的措施是淬火時試樣在水中快速攪動,或者采用油冷,可避免出現裂紋。 展開全部45#調質后的硬度主要看回火溫度,不同的回火溫度對調質后的硬度是有影響的,通常是控制在22-32HRC.已贊過已踩過你對這個回答的評價是?評論收起 調質是淬火加高溫回火的雙重熱處理,其目的是使工件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調質鋼有碳素調質鋼和合金調質鋼二大類,不管是碳鋼還是合金鋼,其含碳量控制比較嚴格。如果含碳量過高,調質后工件的強度雖高,但韌性不夠,如含碳量過低,韌性提高而強度不足。為使調質件得到好的綜合性能,一般含碳量控制在0.30~0.50%。 調質淬火時,要求工件整個截面淬透,使工件得到以細針狀淬火馬氏體為主的顯微組織。通過高溫回火,得到以均勻回火索氏體為主的顯微組織。小型工不可能每爐搞金相分析,一般只作硬度測試,這就是說,淬火后的硬度必須達到該材料的淬火硬度,回火后硬度按圖要求來檢查。鋼板切割 工件調質處理的操作,必須嚴格按工藝文件執行,我們只是對操作過程中如何實施工藝提些看法。 45號鋼是中碳結構鋼,冷熱加工性能都不錯,機械性能較好,且價格低、來源廣,所以應用廣泛。它的弱點是淬透性低,截面尺寸大和要求比較高的工件不宜采用。 45號鋼淬火溫度在A3+(30~50) ℃,在實際操作中,一般是取上限的。偏高的淬火溫度可以使工件加熱速度加快,表面氧化減少,鋼板切割且能提高工效。為使工件的奧氏體均勻化,就需要足夠的保溫時間。如果實際裝爐量大,就需適當延長保溫時間。不然,可能會出現因加熱不均勻造成硬度不足的現象。但保溫時間過長,也會也出現晶粒粗大,氧化脫碳嚴重的弊病,影響淬火質量。我們認為,如裝爐量大于工藝文件的規定,加熱保溫時間需延長1/5。 因為45號鋼淬透性低,故應采用冷卻速度大的10%鹽水溶液。工件入水后,應該淬透,但不是冷透,如果工件在鹽水中冷透,就有可能使工件開裂,這是因為當工件冷卻到180℃左右時,奧氏體迅速轉變為馬氏體造成過大的組織應力所致。因此,當淬火工件快冷到該溫度區域,就應采取緩冷的方法。由于出水溫度難以掌握,須憑經驗操作,當水中的工件抖動停止,即可出水空冷(如能油冷更好)。另外,工件入水宜動不宜靜,應按照工件的幾何形狀,作規則運動。靜止的冷卻介質加上靜止的工件,導致硬度不均勻,應力不均勻而使工件變形大,甚至開裂。 45號鋼調質件淬火后的硬度應該達到HRC56~59,截面大的可能性低些,但不能低于HRC48,不然,就說明工件未得到完全淬火,組織中可能出現索氏體甚至鐵素體組織,這種組織通過回火,仍然保留在基體中,達不到調質的目的。 45號鋼淬火后的高溫回火,加熱溫度通常為560~600℃,硬度要求為HRC22~34。因為調質的目的是得到綜合機械性能,所以硬度范圍比較寬。但圖紙有硬度要求的,就要按圖紙要求調整回火溫度,以保證硬度。如有些軸類零件要求強度高,硬度要求就高;而有些齒輪、帶鍵槽的軸類零件,因調質后還要進行銑、插加工,硬度要求就低些。關于回火保溫時間,視硬度要求和工件大小而定,我們認為,回火后的硬度取決于回火溫度,與回火時間關系不大,但必須回透,一般工件回火保溫時間總在一小時以上。 Cr能增加鋼的淬透性,提高鋼的強度和回火穩定性,具有優良的機械性能。截面尺寸大或重要的調質工件,應采用Cr鋼。但Cr鋼有第二類回火脆性。 40Cr工件調質的淬回火,各種參數工藝卡片都有規定,我們在實際操作中體會是: (一)40Cr工件淬火后應采用油冷,40Cr鋼的淬透性較好,在油中冷卻能淬硬,而且工件的變形、開裂傾向小。但是小型企業在供油緊張的情況下,對形狀不復雜的工件,可以在水中淬火,并未發現開裂,只是操作者要憑經驗嚴格掌握入水、出水的溫度。 (二)40Cr工件調質后硬度仍然偏高,第二次回火溫度就要增加20~50℃,不然,硬度降低困難。 (三)40Cr工件高溫回火后,形狀復雜的在油中冷卻,簡單的在水中冷卻,目的是避免第二類回火脆性的影響。回火快冷后的工件,必要時再施以消除應力處理。 影響調質工件的質量,操作工的水平是個重要因素,同時,還有設備、材料和調質前加工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們認為: (一)工件從加熱爐轉移到冷卻槽速度緩慢,工件入水的溫度已降到低于Ar3臨界點,產生部分分解,工件得到不完全淬火組織,達不到硬度要求。所以小零件冷卻液要講究速度,大工件予冷要掌握時間。 (二)工件裝爐量要合理,以1~2層為宜,工件相互重疊造成加熱不均勻,導致硬度不勻。 (三)工件入水排列應保持一定距離,過密使工件近處蒸氣膜破裂受阻,造成工件接近面硬度偏低。 (四)開爐淬火,不能一口氣淬完,應視爐溫下降程度,中途閉爐重新升溫,以便前后工件淬后硬度一致。 (五)要注意冷卻液的溫度,10%鹽水的溫度如高于60℃,不能使用。冷卻液不能有油污、泥漿等雜質,不然,會出現硬度不足或不均勻現象。
(六)未經加工毛坯調質,硬度不會均勻,如要得到好的調質質量,毛坯應粗車,棒料要鍛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