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板切割中船郵輪有關負責人曾走訪了多家歐 |
| 發布者:無錫立碩物資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10-19 7:24:04 點擊次數:311 關閉 |
昨天,我國艘國產大型郵輪在正式開工建設,計劃于2023年下半年交付運營。 國產大型郵輪項目是首屆進博會上以開放促中國產業升級的一大亮點案例。首屆進博會開幕第二天,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與美國嘉年華集團、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簽訂2+4艘13.5萬總噸Vista級大型郵輪建造合同。 一年后,第二屆進博會開幕在即,經過中外各方親密合作、精心準備,國產大型郵輪于昨日點火切割鋼板,鋼板切割全面進入實質性建造階段,又一次開放創新的征程從啟航。 大型郵輪被譽為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其設計規范標準遠遠高于其他船舶產品,且設計工作物量極大,是我國目前沒有攻克的高技術船舶產品。 “建造大型郵輪要在確保安全、進度的前提下,把陸上巨型娛樂綜合體搬到船上,同時進行重量、移動噪音和成本控制。”中船集團旗下外高橋造船郵輪項目部部長吳曉源表示,大型郵輪早已超出了船舶的概念,更像是一個“海上濃縮城市”。 首艘開建的Vista級大型郵輪總長323.6米,型寬37.2米,船高72.2米,價值超過50億元人民幣,多可容納乘客5246人,擁有客房2125間。 這一類型的郵輪由2500萬個零部件組成,約是大型商用飛機的10倍。雖然單個零部件不難生產,但把它們集成組裝在一起,卻是極其復雜的過程,中國在這方面是從零起步。 2017年國產大飛機在起飛后,攻克大型郵輪這一造船業的“珠穆朗瑪峰”,將是中國制造與全球開放合作的又一次深度融合。 郵輪項目中,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與郵輪運營美國嘉年華集團,以及郵輪造船企業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開展戰略合作,成立合資“中船嘉年華”和“中船芬坎蒂尼”。前者是郵輪的購買方和運營方,用來引進國際上成熟的郵輪運營經驗,后者則是郵輪的主要設計方,負責引進國際上先進的設計理念和郵輪技術,并聯合外高橋造船有限,共同設計建造中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 有人擔心市場換不來技術,害怕外商有所保留,中船郵輪副總經理汪彥國不這么看。 行業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大型郵輪的年需求約15艘,鋼板切割但年均供給能力僅約7艘,屬于嚴重供不應求狀態。當前,郵輪造船企業手持訂單超過90艘,訂單交付已排至2026年以后。中國郵輪市場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猛,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郵輪市場,并仍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未來潛力巨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外方也希望與國內有實力的船舶制造企業深入合作。 “我們與嘉年華還有芬坎蒂尼都是深度捆綁的合作,大家是利益共同體,主要針對中國的增量市場,未來航線運營也會統籌規劃,協調發展,避免內耗。”汪彥國介紹。 建造大型郵輪,中國船舶業缺的還是經驗。就拿郵輪配套來說,目前供應商幾乎都來自歐洲。中國企業并非缺乏制造的能力,只是他們不知道為郵輪供貨需要符合什么標準,申請什么證書,而這些都需要慢慢培養。 即便中國完全掌握建造能力,但一艘大型郵輪2500多萬個零部件涉及的核心供應商就有幾百家,全部供應商更是有幾千家,郵輪的特點也決定了它必須由多方合作完成。 “開放合作與自主創新不矛盾。”汪彥國表示,自主創新要求我國企業對產品有把控力和創新力,但不一定所有事都自己做,“通過互利共贏,大家合作能做得更好,何樂而不為?” 去年的首屆進博會上,除了郵輪項目正式簽約,中船集團還積極對接郵輪產業鏈上的國際企業。過去一年,一批海外企業享受進博會紅利,找到了對接中國產業的便捷通道。目前其中部分企業已有意向入駐位于寶山的郵輪產業園,幫助國產大型郵輪實現關鍵配套本土化的同時,也計劃在中國市場扎根。 在即將舉辦的第二屆進博會上,鋼板切割中船集團代表團還將與意大利代表團進行洽談,希望引進更多國際合作伙伴,幫助他們落戶中國。
中船郵輪有關負責人曾走訪了多家歐洲郵輪配套供應商,他們積極求變,希望參與到中國大型郵輪產業的發展中來。許多海外供應商認為,中國市場代表了未來。 |
|
|

